热门课件

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发布时间:2012-11-19  浏览次数:1452

    

万群定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工作部署会上讲话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2年11月15日在北京胜利闭幕.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大会由上届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作党的工作报告.报告主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学习这个报告是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贯彻落实报告的精神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各项工作的重点.报告首先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走过的路很不平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极不平凡。这10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跃升到世界第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制造工业国,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自中国0840年鸦片战争被西方列强击垮后中国从未如此强大.今天我国的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精彩答卷。10年来我们取得的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八大报告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和中国长远发展出发,从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和世界未来发展的态势出发,总结五年工作,回顾十年历程,坚持、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目标,明确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新任务,必将对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报告主题鲜明,高屋建瓴,逻辑严谨,论述深刻,思想性、前瞻性、战略性、指导性、实践性很强,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新要求很突出,通篇展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超的政治智慧,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通篇体现了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精神,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是推进我国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指南,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动员令。  

十八大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我们党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4个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十分紧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这个主题,对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至关重要。  

党的十八大主题,是在全面把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相联的。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主题,必须准确把握确定这一主题的时代背景,清醒认识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我们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保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精神状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团结一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十八大看点:

1  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的确立和演变】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科学总结、科学论述、科学判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的基本内涵――(工会维权观的"以职工为本")对科学发展观的这一重大历史定位,符合全党愿望、顺乎民心民意,是经过实践检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历史必然.十八大报告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我们党在91年的奋斗历程中,有两次伟大的理论创新飞跃,产生了两个伟大的理论创新成果。

第一个理论创新成果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还包含了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的理论概括.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继承了实事求是这样一个根本的思想路线,所以它们是一脉相承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实践,对毛泽东思想做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的理论成果。

二个理论成果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关乎民族命运,关乎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走出的一条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且这个道路还在进行中,还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三个重点: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近些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内国际都在热议中国道路、中国经验,这说明全世界对中国的热切关注,也说明我们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王兆国)。 中国道路,就是指我们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经验,就是我们党和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所积累起来的一系列的基本经验.

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阐述  

【奠基人-邓小平】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  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在过去四位一体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4  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回顾30年中国的发展,正是一个中国小康蓝图由远及近的过程。   1982年9月1-11日,中共十二大提出经济奔小康的目标。1987年10.25-11.1日的十三大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础判断,为小康破题。1992年10.12-18日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开了经济起飞的闸门。1997年9.12-18的十五大进一步扫清发展道路上的认识障碍,确立非公经济地位和依法治国基本方针。  

特别是近10年,2002年11.8-14日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10.15-21的十七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基础上做出了一系列部署。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历程一步步清晰可见。

2012年11.8-14的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是邓小平同志在1979.12.6在接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十八大报告用几占八成的篇幅瞩望未来,描绘未来5到1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在对2020年中国全面小康社会蓝图的细述中,这一宏伟目标更加明确、细化,深化改革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设计轮廓初现。“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

5  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下决心重视居民收入提高.新指标  “一个是经济总量指标,一个是人民生活指标,指标设定以2010年为基期,这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更加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分量更重。”【邓三步-江三步】    翻阅前十年的两次党代会报告,从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到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再到十八大提出“两个翻番”,不难发现,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  

我们不是一味追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而是下决心更加重视居民收入的提高。”

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其年均增速分别为约9%和8%。“到2020年再次实现收入倍增不是遥不可及的,年均增速保持在7%-7.5%即可达到。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一些省份五年内都能翻番。例如广东,2010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4.6万亿左右,与2005年相比,翻了一番有余,先后超过“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及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1998年,广东GDP超过新加坡;2003年超过香港;2007突破3万亿元,超过台湾。【林顿与改革开放30年】

6  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伟人邓小平-发展阶段与"门罗主义"】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三大公平:权利公平-基本权利不能因为出身不同而区别对待;机会公平-建立制度,寻求兼顾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苦累都不怕,就怕没机会"成为一些弱势人群的心声."幸福不幸福,机会要公平"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力有高低,结果会不同,但机会公平了,心态就平和了。"拼爹,潜规则"等.规则公平-打破灰色收入,制度歧视和行政垄断。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倡导诚实劳动,勤奋劳动和创新劳动,【分配的理想模式】【阶层固化与买彩票】 【公平不等于平均,差别,鹿和狼?】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工会的工资协商】。

7   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实现现代化,实现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关键在党。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生活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2020年的小康中国在经济发展指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在民主法制方面,民主制度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面全面落实,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文化建设方面,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人民生活指标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在资源环境方面,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生活而奋斗.

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五位一体

总任务-实现现代化和伟大复兴

十八大报告,一是旗帜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奋斗目标前进”等重大问题。报告既高举旗帜、指明方向,又明确道路、坚定信心,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形成了高度的自觉自信,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信念更加坚定。二是与时俱进地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科学总结、科学论述、科学判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科学发展观的这一重大历史定位,符合全党愿望、顺乎民心民意,是经过实践检验、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历史必然。三是实事求是地总结五年工作和十年实践。报告通篇体现了实事求是的鲜明特点,回顾成绩实实在在,面对问题实话实说,总结经验把握实质。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面临国内外挑战和风险最多最严峻的时期,也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中国国际地位、国家综合实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成就举世瞩目、举世公认。四是科学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宏伟目标,既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基本要求、基本政策,又作出了全面部署和系统安排,是高瞻远瞩的战略设计与实施步骤、重大举措的有机统一。五是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明确了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大任务。报告首次要求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远见性,对于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指明了前进方向,为确保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提供了坚强的保证。

综观这10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指导。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  

——“不走老路”与“不走邪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胡锦涛在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作出上述表述。

——“自信”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胡锦涛对全党提出上述希望和要求。

——“分开”与“公开” 。“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胡锦涛以较大篇幅论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引发人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热议。

——“不动摇”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胡锦涛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作出上述表述,明确了在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发展仍是中国的兴国之要。

——“兴国之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论述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中,十八大报告如是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作为对社会热点的积极回应,胡锦涛在谈到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时明确了相关改革要点。

——“美丽中国”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在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作出提出上述名词,“美丽中国”首次出现在全国党代会报告。

——“海洋权益”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发展中的中国“走向海洋”的宣示,胡锦涛在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明确了上述目标。

——“共享尊严荣耀” 。“我们坚信,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不仅有智慧、有能力、有办法把特别行政区管理好、建设好,也一定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共享做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在论述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时,胡锦涛提出上述希望,赢得全场掌声。

——“政治清明” 。“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胡锦涛在论述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提出上述要求

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

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

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讲话中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此次写入党的报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全面小康社会:从“建设”到“建成”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这一次党的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

强调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人民,提出“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十八大报告在“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论述中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人们注意到,自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以来,我们党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摆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十八大报告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强调“更公平”,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

对党的建设主线作了新概括

十八大报告谈到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次提出“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经受考验、化解危险,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创新,有利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