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职场人,“心病”还需用心医

发布时间:2016-09-28  浏览次数:1655

业绩考核、人际关系、职业竞争等让上班族的“职场人生”压力倍增,加上其他诱因,致使其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焦点关注】职场人,“心病”还需用心医

 

 

3.5亿,这是全世界抑郁症患者的总人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总人口的11%。

 

我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有病历记录的抑郁症患者超3000万人,加上未就诊患者,这个数字会更大。

 

在这个庞大的数字当中,职场人士是“绝对主力”。“职场如战场”,业绩考核、人际关系、职业竞争等,让上班族的“职场人生”压力倍增,与此同时,信息过载导致的资讯迷航、过度使用移动终端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等诱因,均使得职场人士成为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遭受抑郁症困扰

 

默默地坐了很久,28岁的何忠琴向记者谈起了自己的遭遇。

 

何忠琴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风湿科大夫。2年前,她和同是大学同学的男友到了谈婚论嫁阶段。当时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常常让她感到力不从心,加上同事间经常对比各自的“另一半”,这就更加剧了她的失落情绪。小何家境贫困,男友也只是一个收入一般的放射科大夫,多重因素作用下,何忠琴患上了抑郁症,甚至曾吃安眠药选择轻生。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心理障碍。会伴随不说话、不吃不喝等状态,严重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对于职场人群,抑郁症还可能引发“职业失能”。

 

“感觉被一面面墙壁包围,四周黑暗,感受不到别人的情绪,也体会不到快乐和美好,想要怒吼、哭泣,可是我做不到,取而代之的是话语减少,动作缓慢、食量减少,切断与外界的一切交流。只要找到一个洞口,我肯定会跳下去。”一位曾经的抑郁症患者向记者如此描述。

 

抑郁症造成的危害,不只是心理上的烦闷、无助,同时也会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最严重的后果便是自杀。有统计显示,中国每年的自杀人群中,60%是抑郁症患者。

 

医疗力量严重不足

 

据国家卫计委统计,目前,全国注册的精神科医生仅有2.05万人,缺口达40余万人,医疗力量严重不足。

 

精神科见习医师陈晓姝道出了其中的缘由。“每天面对的患者没有正常心智,无法沟通,发起病来还会攻击医生,我就被吓哭过两次。劳动强度大,对应的薪资待遇却不高,还经常遭遇患者家属的不理解。”陈晓姝向记者吐苦水,当初选择做一名精神科医生时,遭到了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对,甚至还被同学调侃为“疯大夫”。

 

“教授带领指导,5年的系统医学学习和诊练,3年的医院规范化培训,1~2年考取医疗执业资格证书,2~3年见习期,大约13年时间才能培养出一个能够独立给患者看病的精神科医生。”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疑难病会诊中心主任刘长辉对记者说。

 

以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为例,中心共有精神科医生100余人,抑郁症患者每年的门诊量为4万人次,每天有100多位抑郁症患者就诊。住院患者1000余人,每位住院医生要负责近40位患者。刘长辉说:“忙得前胸贴后背,人手还是不够,每年医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来我们单位的并不多,都去了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

 

与医疗力量严重不足局面相对应的,还有另一重尴尬:90.1%的心理疾病患者首次就诊均涌向了神经内科、心内科及消化内科。“这些患者不了解病情,觉得不舒服就跑去内科做各种检查,却找不出病因。”精神科医生肖晨喆说。而一项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显示,内科对心理障碍的平均识别率仅为15.9%,患者经常因此被漏诊。

 

医疗资源不足,导致医疗骗子横行。听说1个月5万元的治疗费却让妻子的病情加重时,方有生的脑袋“嗡”了一下。2015年末,妻子患上了抑郁症。为了治疗,他在网上搜索到一家抑郁症治疗基地。一天1~2次药物治疗,一次1500元,陆陆续续花费了5万元,可妻子的状态却越来越糟。随后他带着妻子来到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医生看过病历和药单后表示,该基地提供的药物成本不足2000元,药量不足,治疗方法不对,导致了病情加重。

 

走出认知的误区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2%的儿童、5%的青少年、10%的成年男性、25%的成年女性都曾经或正在遭受抑郁症的侵害,职场人群更是重灾区。

 

“情绪有些失落,烦心事多,工作压力比较大,不是抑郁症”“开玩笑,你才抑郁症呢,不开心就得抑郁症了吗”……刘长辉告诉记者,90%的抑郁症患者因为怕被贴上心胸狭隘、自尊心过强、抗挫折能力差等标签,不愿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甚至刻意隐瞒病情。

 

没有遗书、毫无预兆,李凯就从沈阳市的浑河桥上跳了下去,这让李凯的父母后悔不已。

 

父亲下岗,母亲患有尿毒症,32岁的李凯去年离异,孩子被妻子带去了外地,接连的打击让他难以承受。母亲花4万元为他请了巫医神汉,病情并没有好转,最后才去了医院。接诊医生诊断李凯是重度抑郁症,需要住院治疗。“那可不行,这是精神病院,我儿子没有抑郁症,回家也能治。”李凯的母亲强烈反对入院。一周后,李凯跳河结束了生命。

 

“心病还需心医”。一些人的错误观点往往会延误治疗时机。肖晨喆说:“只有10%的抑郁症患者能够不治而愈,90%的患者如果不经过药物治疗病情会渐进性加重。家人的开导、心理咨询师的辅导不是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事实上,经过医生治疗,60%的患者可以得到临床治愈,95%的患者症状会缓解。”

 

2012年12月,我国颁布了第一部《精神卫生法》,规范和保障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与权益。“随着精神疾病患者人数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综合科医生延长了对精神疾病识别的培训。在继续教育上,也加大了对抑郁症等疾病如何诊治的授课时间。”刘长辉同时建议,企业和雇主应更加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精神面貌,采取适当的疏导措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文中抑郁症患者均为化名)


 

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