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中国健康管理发展历程

发布时间:2024-03-22  浏览次数:1160

【摘要】 中国的健康管理事业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入到健康管理事业发展大潮中。为帮助健康体检与管理机构医务工作者能够快速了解中国健康管理发展现状,本文从组织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政策法规几个角度梳理了我国健康管理发展的重要事件,为从业者熟悉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健康管理;学科建设;质量控制;政策

前 言

健康管理是在收集个人健康档案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包含了体检、评估、治疗康复、教育、保险等内容,主要应用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管理[1]。国外健康管理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最先提出健康管理概念,目的是保证医疗保险客户可以享受到较低的医疗费用,从而降低医疗保险公司的理赔负担[2]。

中国的健康管理正处于发展的阶段,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甚至在学科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入到健康管理事业发展大潮中,但依然存在组织体系不健全、专业定位不清晰、学科建设薄弱、高精尖人才缺乏、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帮助从业者能够快速了解中国健康管理发展现状,本文重点从组织建设、质量控制体系、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政策法规几个角度梳理了我国健康管理发展脉络。


1 组织建设

随着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增加,从业人数增多,自2005年以来,全国性的健康管理组织纷纷成立,并带动了各省、市相关组织的成立,社会组织主要包括三大类:学会类、协会类、基金会类。

1.1 学会组织 

学会是学术团体,主要由研究健康管理的专家组成,其中代表性的组织是2007年中华医学会下面成立的健康管理学分会[3]。随后,各省级医学会也先后成立健康管理学分会,随着2022年西藏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的成立, 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医学会,都成立了健康管理学分会。另外,湖南省健康管理学会(2010年)、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2012年)、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2012年)、河南省健康管理学会(2014年)等一大批省级的一级学会,也在当地健康管理专家们的努力下成立。

1.2 协会组织 

协会是为促进健康管理事业的发展而成立的团体,代表性的组织是中国医师协会健康管理保险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于2005年,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健康管理组织。健康管理领域的国家一级协会,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于2015年正式成立。北京健康管理协会(2007年)、山东省健康管理协会(2015年)、海南省健康管理协会(2016年)等一批省级的健康管理协会,也先后成立。

1.3 其他组织 

基金会是为兴办、促进或维持某种社会事业发展,对建立的专项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的群团组织,一般是非盈利性质的,其中代表性的组织是2006年成立的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成立以来,通过成立健康管理相关专项基金、资助健康管理系列公益活动等形式,努力促进健康管理学科发展和健康管理医学服务的落地。

还有一种是健康体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代表卫生行政部门对本区域的健康体检与管理机构的体检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和培训,并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部门对存在健康体检质量相关问题的医疗机构进行查处和整治。质控中心对规范体检行业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2 质量控制体系

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体系是伴随着健康体检的发展,以及国家对医疗质量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2.1 全国第一家省级体检质控中心成立 

2003年,原北京市卫生局成立了“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这是由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的第一家省级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中心,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全市体检质量监督、检查、指导和培训工作。在北京市卫生局的支持下,北京市质控中心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文件,包括《北京市体检质量控制和改进评估标准》《健康体检操作规范》等,以此来规范健康体检行为。

2009年5月,原卫生部颁布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指出“质控中心是指由卫生部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对医疗机构相关专业的医疗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的机构”,同时对省级质控中心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2009年8月,原卫生部颁布了《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简称《暂行规定》),这是第一部专门针对健康体检的法规性文件。《暂行规定》指出,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需要向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备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也要对区域内健康体检进行监督管理。同时,《暂行规定》对开展健康体检的执业条件进行了具体的规定。

随着《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办法(试行)》和《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的发布,各省陆续启动了省级健康体检质控中心建设工作。2009年,全国第二家省级健康体检质控中心河北省健康体检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成立。截至2016年,全国有16个省和直辖市成立了省级健康体检质控中心。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明确了质控中心承担政府部门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的工作定位,同时指出各级质控中心的工作职责。

2.2 国家体检质控中心成立

2017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中心开展健康体检与管理质量控制相关工作,标志着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质控中心的成立。2022年11月,为进一步将健康体检质控中心职责与医院功能定位全面融合,推动质量评价与医疗实践相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国家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质控中心的受托单位转至中日友好医院。

2023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发布了《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规定》,在首批规划设置的质控中心名单中,将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由平台/管理类调整到临床类-临床专科领域,明确了健康体检与管理的专业定位。

2.3 全国体检质控体系基本形成 

2023年,随着最后2个省级质控中心的成立,31个省(市、直辖市)全部建成了质控中心,我国健康体检与管理专业的质控体系基本形成。国家质控中心负责全国健康体检与管理质控工作的规划、指标设定、相关培训以及对省、市级质控工作的指导等;省级质控中心主要负责本省质控体系的建设和健康体检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督查。


3 学科建设

我国健康管理学科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相关的理论研究。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飞速发展,疾病谱的变化,国家政策支持,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增加,推动了健康行业的蓬勃发展,健康管理学科也随之得到长足发展。

3.1 健康管理师纳入卫生行业特有职业

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健康管理师列为卫生行业特有职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该职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工作。

3.2 创办专业期刊 

2007年10月,《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创刊;2020年7月,《健康体检与管理杂志》创刊[4]。近十年来,两本健康管理学科杂志发布多项健康管理相关技术规范、标准、专家共识、指南,积极地支撑了健康管理学科的内涵建设。

3.3 健康管理科研教学建设 

2005年,协和医学院黄建始教授招收全国第一届健康管理方向医学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07年,国家卫生部首届健康管理师职业鉴定专家委员会成立。2013年,全国首个“治未病与健康管理”博士学位点获批。2014年,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成立。截至2023年,全国开办“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本科高校达147所,高等学校教材《健康管理学》、《健康服务与管理》系列教材,以及《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报告》相继出版。

2017年始,健康管理学科获批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代码,代码为G040605(健康服务管理);2022年代码变更为G0405(健康管理与政策),有力地推动健康管理学科建设及科研向纵深精进。2018年,健康管理学科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

3.4 中华健康管理学术理论共识初步形成 

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组织编写的《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于2009年4月发表,对正确引领健康管理研究与实践具有里程碑意义。2009年7月,《现代医学创新能力国际比较》健康管理篇撰写完成。2016年9月,《中华健康管理学》出版发行,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本健康管理学学术专著[5]。2020年9月,《健康管理学进展》问世[6]。2023年11月,《中国健康服务业发展报告2023》出版[7]。

3.5 创建“5G+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发布

2021年,郭清教授牵头申报的“5G+三早全周期健康管理系统”入选10大工程技术难题。2022年7月,“全国防控重大慢病创新融合试点项目”召开发布会议,全国35家医疗机构入围首批试点。

3.6 创建健康管理医学科 

在提倡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健康管理医学科的创建工作提上议程。2022年,五个省市正式批文,同意下属医院设立健康管理医学科。同年,四川省人民医院率先将健康管理学科纳入职称评审体系,为推动全国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职称晋升和职业发展做出引领。


4 学术交流

随着健康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健康管理学术交流活动也逐渐丰富多彩。2005年之前,每年学术活动不超过2场,最大规模不超过500人;截至2010年,每年学术活动不超过10场,最大规模近千人;截至2023年,每年学术活动已经超过200场,最大规模接近五千人。

“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术年会”是参会人数最多、文章投稿量最大、影响力最大的全国性会议。该会议由2004年中华医学会组织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延续而来,2007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成立以后,分会的学术年会与“中国健康服务业大会”合并。

“301论健暨全国体检中心主任高峰论坛”前身为2007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体检中心主任高峰论坛”,后来与2014年创办的“301论健”学术会议相结合。“全国健康管理创新发展大会”前身为2010年召开的“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建设研讨会”,主要邀请“健康管理示范基地”活动参与单位的负责人参加[8]。

其他大型全国性学术会议还包括“全国慢病筛查与管理学术会议”(原为“全国肥胖与体重管理学术会议”,始于2013年)、“中国慢病健康管理与大健康产业峰会”(始于2016年)、“全国健康体检质量控制大会”(始于2017年)、“中部五省一市学术会议”(始于2017年)、北纬健康体检与管理学术大会(始于2021年)等。

随着学科发展及行业细分,专项培训类学术会议的频度在逐年增加。专项培训主要围绕主检医师、健康管理护理岗位能力、科研水平提升等方向进行。例如,《健康体检与管理》杂志编委会举办了“医学科研方法学培训”“国自然申报专题培训”,极大地帮助提升了健康管理医护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5 政策法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出现慢病发生率井喷式增长、老龄化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层面看到问题,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指导行业有序发展。在国家宏观政策引领下,在人们健康需求提升的市场驱动下,我国健康服务业与健康管理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1年至今,国务院陆续出台多个健康管理相关新政策,对行业定位、发展目标、养老、体育、中医药及互联网医疗等方面给出了方向。2011年9月,《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建立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体系的基本框架,制定了我国实施老龄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文件明确了健康服务业的产业内容,首次在国家政策层面将健康管理列为与医疗服务同等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

2014年9月,《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出了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共同发展,加强设施建设的要求。2014年10月,《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2015年4月,《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发布,对于中医药发展给出明确指引。鼓励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健康管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的健康领城中长期战略规划。2016年12月,《“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发布,提出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水平。

2017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明确了慢性病主要控制目标,并给出了策略和措施。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加强群体智能健康管理,鼓励研发应用于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设备和家庭智能健康检测的监测设备。

2018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支持开展远程医疗,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实现个人健康的实时监测。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三大方面15个行动给出了具体任务。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医防融合。2022年5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


6 展望

党的二十大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为人群健康促进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桥头堡,健康管理行业发展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任重道远,需要在不同战线从事健康管理事业的各位同仁团结起来,协同创新,不断加强组织建设,逐步促进学科建设,推动新时代健康管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9]。


参考文献:略

【引用本文】李强, 陈钢, 张晗, 等. 中国健康管理发展历程[J].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4, 5(1): 59-63.